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 政策研究部主任 王利傑

破除迷思方能重新出發

2022-07-25 橙新聞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華人社會,也是一個包容奮進的社會。近年香港社會曾陷入動盪與不安,直到「愛國者治港」、港區國安法出台後,一切才步入正軌。這一切的背後是香港人國家意識的缺失,社會意識的缺位。

  香港人不缺社會意識,而且廣大香港市民是現代社會意識最為強烈的一群人。香港開埠以來,城市化較早,而且發展迅速、管理嚴格,是遠近聞名的「文明之都」、「法治社會」、「東方之珠」。但是香港回歸後,由於前英政府埋雷,我們很多應有的事物沒有留下,反而在通識科開始打著「批判性思想」、「獨立思考」為幌子,毒害香港青年。傳媒、法律、文學界等具有標杆性指向性的行業也對青年的國家思想有深厚影響。

  在這種不良氛圍的荼毒下,香港新一代青年普遍陷入了「迷茫」。說白了就是通過對過去對國家和歷史的扭曲的批評,讓自己失去了文化自信,失去了傳統,變得媚外,丟失了自己的「根」。而近些年隨著內地的改革開放,香港的窗口作用逐漸降低,房價的高漲,居民的不滿情緒逐漸攀升,如此一來,隨著矛盾與情緒的長期積累,終釀成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

  在我近幾年中的社會研究中,我發現,國家提出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而且這「四個自信」更凝聚了我們國家千年曆史經驗。「四個自信」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道路自信是對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當前青年的迷茫是對發展道路的不自信,找不到方向,或者找錯方向。理論自信是對於相信以科學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香港人是現實的,也是明白科學的道路是前進的唯一道路。當前社會缺乏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指引精神,曾經香港有獅子山精神,有過香港的奮鬥精神。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無分文,白手起家,但是他們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業績。今天的香港,正需要這種香港精神。我相信這種精神,不是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更不是電影《Joker》裡混亂的廢土氣息。香港人不應期待更不應迷信「實現了X就一定可以Y」,首先這個邏輯就不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其次這種邏輯充滿了對西方制度的迷信和對自己制度的不自信。堅持對「一國兩制」制度的自信,對大灣區建設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是一個混合了東西社會的華人社會,在這裡,任何文化都能找到他的空間,但是要明確的是,這是雖然是一個開放包容的華人社會,終究還是一個華人社會,華人社會應當遵循中國人社會中必要的邏輯與規律。追溯自己文化的根基,重新學習新的我國文化、通識、國民教育、乃至國家安全教育,是新一代香港人的責任與義務。新的香港青年應當明白,想改變命運,應當靠中國文化、應當靠大灣區的建設、應當靠自己身後的祖國。

  言出必行,是中國人的良好文化,香港社會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活動或公開的政治互動等等已經為青年人培養了很好的社會意識,但是錯誤的方向與目標只會將香港青年引入歧途。當前,香港特區政府各個部門應當樹立自身主體責任意識,公費資助的相關機構也要承擔其責任。實現社會和諧,愛國者治港更需要全社會的全面努力!

文章連接:
https://apps.orangenews.hk/app/common/details_html?contentId=115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