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陳文偉

香港靠什麼打贏「人才爭奪戰」?

2022-08-21 04:23:52 大公報

  香港與世界上很多地區一樣,面對出生率不足、人口老化的難題。香港要發展,不僅要提升出生率,更要全世界「搶人才」。雖然特區政府先後推出多個輸入人才計劃,惟成效未如理想。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特區政府對人才抵港後的支援略有不足,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輸入人才在家庭、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援,增加人才來港吸引力。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2022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約729.16萬人,連跌3年,為2016年以來最低,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2.1萬人,按年跌幅1.6%。2020年底,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9%,政府預測在2039年將會升到33.3%,而且長者人口超過250萬的情況將維持最少30年。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月中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63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今年在勞動市場的排名急跌12位,至20位。而且人才外流、吸引及留住人才等指標,本港都只排30至50位之間。各項數據均顯示,香港面臨人口結構失衡、競爭力下降的趨勢。

  研提供獎勵性政策支援

  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可憑着獨特地位和優勢在國家未來發展中做到「以香港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而保持人才競爭力既有利香港經濟發展,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作出重要貢獻。事實上是不單止香港,全球不少已發展國家或地區都面臨出生率不足、人口老化的問題,也觸發已發展國家或地區之間的人才競爭。

  人才儲備不外乎本地培養及吸引外來人才兩個途徑,本港生育率在2020年首次錄得死亡超過出生的數字,過去5年出生人數持續下降。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不僅帶來養老、醫療等社會問題,更會因人口結構失衡窒礙香港的長遠發展。

  特區政府在回歸初期已意識到人才短缺的問題,因此先後推出「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劃」、「輸入優秀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期望吸引各地人才,重點發展創科、知識密集或高增值的產業,惟反應不似預期。如「優才計劃」自2006年起推出以來,只有9131人申請獲批,除了最近兩年以外,之前每年批出都少於千人。而為了配合創科發展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計劃自推出以來僅收到282宗申請,有251人獲批。

  香港不僅生活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再者政府在生育政策支援不足,更讓不少家庭無論是時間還是經濟上,都難有生養的條件和意願。同樣在吸引外來人才方面,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吸納人才措施的積極性也是明顯落後。以深圳為例,為吸引人才先後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範疇包括人才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學術研修津貼、醫療保健、文獻信息服務等六類政策。反觀香港,無論是鼓勵生育還是吸引外來人才方面都缺乏獎勵性政策支援,當專業人才在其他地方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時,特區政府就要有「拿得出手」的鼓勵性甚至是獎勵性的政策去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文章連接: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2/0821/75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