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政策研究主任 王利杰

用心去擁抱灣區的時候到了

2021-06-05 15:12 橙新聞

  今年初,香港嶺南大學(嶺大)研究生院公布一項有關「港人到大灣區城市發展意願」的問卷調查結果,這項結果發現,兩地的心理距離影響了港人到大灣區的內地地區發展的意願。通過這項調研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只隔了淺淺的一道深圳河,兩地之間依然存在很大的心理距離。

  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地區,擁有最活躍的市場經濟,最好的市場經濟氣氛,以及最多的工作機會,在社會與文化組成上也與香港地區一脈相承。按道理,大灣區地區的融合發展應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這個調查數據現實我們依然看到了兩地人民之間心理上的隔閡。因為香港居民中61%的低收入群體在過去的12個月裏去過大灣區的城市,有相當多的居民根本沒有去過大灣區。這意味着很多香港低收入群體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到已經高度互聯網化的內地社會了。而這個比例在中等收入人群中佔79.6%,在高收入者中佔71% —— 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社會對內地的了解呈現出不同的光譜。

  特別是在顧慮這方面,嶺南大學的研究顯示相當多的低收入者擔心自己缺乏職業技能、內地工資低、互聯網受限、無法適應生活方式。這些問題其實是低收入群體到新地區後會普遍擔憂的問題。而且低收入群體對大灣區發展的正面態度低於高收入群體,移居意願也更低。

  通過嶺南大學的這次調查,我們看到了香港居民對內地的焦慮,也看到了社會分化的現象。香港社會需要改變,需要從心理上擁抱大灣區。幾年前以及現在還有很多人擔憂香港融入大灣區是一種「被規劃」更是一種「破壞特區獨特地位」的情况。但是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內地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少香港青年無法跟上內地發展的脚步。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香港已經與內地産生了物理層面的隔離,兩邊民衆的距離進一步被拉遠。但是我們相信,心理距離是能夠被拉進的。

  因此如果想讓居民用心去擁抱內地,去跨越這個心理上的鴻溝,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的通關政策,更便捷的工作與生活服務政策,以及更好的文化交流政策。特別是近期香港公開大學、嶺南大學、科技大學、城市大學紛紛在內地建設分校區,這是一個很好的拉進兩地心理距離的機會。國家更應當讓更多香港居民去接觸,去擁抱灣區內地的生活模式,讓他們看到社會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有另一種可能,認識到生活不是龜縮在小房間裏打電競,不是沉浸在消費主義與偽自由主義的都市生活。生活可以有田園牧歌,可以有都市繁華,也可以有小城裏的愛情。

  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年輕人擁抱這個灣區。

文章連接:
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