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 政策研究部部長 陳智恒

青年「上車」有幾難?

2021-05-11 11:12 橙新聞

  美國疫情雖然仍日均新增三萬多的新冠病毒感染個案,但經濟數據似乎已「欣欣向榮」,加上美國總統拜登1.9萬億美元美國救助計劃、聯邦儲備局的「無限量QE」政策,令不動產再度推高,香港樓價又再上升接近歷史高位,而深圳的樓價也不遑多讓,一個南山區過去二線外地區,大約5、60平米(簡單換算1平方米約10平方英尺) 的二手單位,參考每平方米單價由7萬至10多萬人民幣都有。而二手單價升高、租金也必然會被帶動向上,民眾只能把收入更多支付房屋帶來的開支。對個人而言是負擔,對社會來說是分薄了其他經濟消費和投資;而對於收入未能跟着收入倍翻的青年打工人而言,更是百上加斤。如果我們同意青年是城市發展的動力,那青年住屋需要是必須正視。

  從住得起屋到買得起樓,是人生不同階段。筆者和太太長期租屋,體會很深。筆者相信青年人不介意租房,只是面對連年加租,薪金一大部份去年租金,要存款買個小單位可以說是遙不可及。對青年人而言,香港現時的房屋供應選擇有租住劏房及私人單位、青年宿舍、公屋、綠置居、居屋、私人住宅,前三者為租用,後三者為購買。然而在這個房屋階梯上,根本未能解決青年住屋的需要。

  首先劏房環境欠佳及私人單位租金昂貴。劏房租金單價相當昂貴,但居住環境欠佳,猶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木屋區。劏房不應是住屋選擇的一種常態,或作為長期居住的選擇。而一般私人單位租金就更昂貴,門檻更高,青年人更難有餘錢,日後作買樓首期之用,同時影響青年人的消費能力,無助經濟。

  再者,現時青年宿舍供應稀少。香港青年宿舍政策說了十多年,但近年才有數個項目落成,而且供應稀少,我們最近找了相關的資料,發現現時青年宿舍供應大約只有二百多個宿位,當中單人宿位只有70個,可供青年二人家庭的是零!除了有小部分為四人家庭單位,而大部分都是合居宿位。另一方面,現時青年申請單人公屋單位,基本上不到中年是不可能入住到的。即使想計劃成家,在結婚前是不能與未來的配偶轉為2人家庭申請;而不論單人輪候時間多久,結婚後轉為2人或 3人家庭時,可以「對沖」時間並不多。對基層青年人而言,要靠公屋成家立室生子,根本難以達成。

  租屋不容易,買資助房屋也困難。香港有綠置居和居屋,但未照顧青年家庭需要。現時每次綠置居和居屋項目,可供單人申請的單位不多;而青年二人家庭,多雙方都有工作,難以取得公屋申請資格,但居屋白表名額又較少;而如果青年人硬要留在綠表的住屋保障制度範圍,則妨礙青年人發展的積極性。除了單位供應外,香港開支大,儲蓄不容易,買樓就更困難,但無論在政府或金融機構,都欠缺讓青年人見到可以協助他們買樓的金融計劃服務配套。所以青年面對住居問題很無助,也容易造成社會矛盾,然而過去多年一直被忽視。

  有認為香港有階級矛盾,但香港最大的階級劃分可能是房屋,形成有樓有「資本」,出現「無樓階級」、「有樓階級」、「多樓階級」和大地產商。但正如中央政府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在沉迷過去半世紀的炒樓熱之後,香港出現的正是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別是住屋這基本需要。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我們每一位市民,都需要有全面改革的精神,思考和改變住屋思維。

文章連接:
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