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 政策研究部部長 陳智恒

要凝聚三地民心從一個身份開始

2022-08-03 觀察者網 風評

  「身份」可以一種抽象的認同,也可以是一張證件和每天的生活。早在2018年中央推出港澳台居民的居住證(後簡稱 “居住證”)。《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第一條指出為 “便利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工作、學習、生活,保障港澳台居民合法權益”。但居住證推出多年以來,港澳台青年人在使用居住證的體驗上,一直未能達至政策原來設定;另一方面,對於在內地工作和創業的青年,“港澳台” 這身份仍不時出現很多不便,需要加快優化,才能更有力的凝聚三地青年民心。

  筆者也有一張居住證,但4年來居住證使用體驗上仍有不少需要改善。必須點讚的是居住證對於坐高鐵動車和申請社保是非常重要,也是方便的。但在這兩者外,仍有很多事務無法以居住證辦理,無論是企業服務、銀行、以至政府服務,仍令人感到不便和隔閡。從最簡單的玩手游,因為從內地應用程序平台下載的手游,都必須要身份認證確認為18歲以上,然而不少游戲根本無法以居住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 作自動認證,這不就連玩手游,都可以出現身份認同的問題?此外,筆者也試過用居住證開銀行賬戶、申辦手機服務、開公眾號等等的電訊服務、以至很多流動支付工具上一些進階功能,都不成功。就連各級政府的網上服務,仍有不少並未支持居住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而公民身份號碼和回鄉證號碼在一些系統上也未能互通;甚至在疫情期間,出行必備的健康碼系統對港澳台證件支持不足,對在內地的港澳台朋友往往曾出現過因身份證號問題,而造成出行的麻煩。然而這些都是當年推出居住證時宣傳可以用居住證辦的事,可惜4年來改善有限。

  居住證未有令「身份」單一化,反而出現身份證件層層疊加的怪現像。例如房產買賣,港澳台人士因為限購和證件號問題,無法在在線辦理查檔(簡單而言是一份無房產記錄證明);而到負責部門後,又要出示香港的身份證、回鄉證和居住證所有身份證件,開出一份確定三個證件號都沒房產記錄的證明。這一方面十分不便,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另一方面也突顯了身份證件層層疊加所造成的問題。

  在內地工作上,港澳台年青人也往往出現身份問題,特別是面對內地「編制」和「評職稱」。筆者早前和一些來自台灣的青年學者交流,發現有不少台灣學者因為其高校所在的省在政策上,令他們無法在當地取得省屬高校的編制職位。這容易造成港澳台學者到內地的工作較內地學者不穩定,同時令部份港澳台學者感到有差別待遇,也難以對院校以至當地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而內地對於一些專業設有職稱評價制度(評職稱)。但據悉過去對港澳台人士職稱申報安排,分散在各省各市各自安排,如廣州市南沙區最近一年才公佈為港澳人才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工作。

  近年國家和各省推出針對港澳和台灣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是有助港澳台的青年朋友在內地發展的。但不同省市在落實政策上參差,而當中也有不到位、不全面的地方;亦有意見認為有些 “優惠措施”,是相對外籍人士而言的優惠,這似乎把“港澳台” 當作外人而非自己人,令他們感到不夠意思。

  “認同”的核心是自身能真切成為當地的一份子,從日常生活上、社交上與當地人無差異,到能參與、能影響改善自身生活的環境,都是有需求的。因此各級政府在“惠港”、“惠台”政策綱領之外,如何具體從一張身份證件、一個公民身份號碼、在公共服務和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內地民眾一致的便利性、就業和創業的上與當地的無差別性、以至港澳台朋友在生活當地的社會和公共事務上更有效參與,這些都應該成為各級政府思考如何凝聚三地民心的重要工作。對政策工作,筆者常強調政策的細節和配套,細節能見“心”;而認同建立除了外在的“力”(能力、財力、潛力等等)之外,如何呈現內在的“心”同樣重要。

文章連接: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819849?s=fwrphbios